《科举制全解》宋代科举制: 五、宋代科举制的特色
五、宋代科举制的特色 1. 分第出身:唐代科举,只有中式与否,中举者不细分等第.自宋代开始,中举者则有等级之别,第一,二等称「赐进士及第」,三,四等称「赐进士出身」,第五等是「同进士出身」;而全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自後历代沿用不替.
2. 及第者地位崇高:宋代多由天子亲自主持殿试,进士必须与天子对策及格後,才能授官,被称为「天子门生」.太宗时又定「殿前唱名」及皇帝「亲赐及第」制,及第者颇受重视.在科举名列前茅的士子,前途无限,如《文献通考 选举考》说:「本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可见及第者多受重视,前途美好,大抵与宋代右文政策有关.
3. 严定考试规制:宋代鉴於唐代科举的种种弊病,故严定规制,务使制度完备,这些规制大致於太祖至真宗时逐步确定,约有以下四方面: (1)官员不得推荐考生:宋代规定官员不得推荐考生应试,《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太祖於968年诏曰:「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治其罪」.以防止官员干预选举.
(2)废除座主门生关系:唐代士子对主考官每存感恩之情,形成「座主门生」关系,对政治产生极坏影响.宋太祖欲革此弊,建隆三年(962)下诏:「今後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