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寻根问祖 | 邬氏族谱 | 人文名胜 | 学习园地 | 邬氏新闻 | 站务公告 | 站长札记 | 邬氏论坛 | 
 · 寻根问祖 · 谱牒研究 · 人文名胜 · 宗亲会 · 坛务园地 · 灌水乐区 · 会员注册
《科举制全解》补充资料:历代科举制 二、会试
发布时间: 2006/12/28 14:24:28 被阅览数: 1305 次 来源: 邬氏家谱网www.wsjpw.com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QQ群:5555591

《科举制全解》补充资料:历代科举制  二、会试 
     

    二、会试
    会试,会天下举人於京都而试.以其试於尚书省礼部,因而又名省试,也称礼部试.会试地点,自唐以来,一律在京都.只是南宋偏安临安,酉北举人赴试不易,於是於四川另设会试试场.

    会试日期,唐不详,宋代在春季.《文献通考》记:「(宋科举)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也.」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庚戌,以首春雪寒,恐远方士子迟到,特延期半月,於是在二月举行.元代亦定在二月,以初一日为头场,初二,五日为二,三场.明代因袭元代二月会试的定制,但日子改为初九日试头场,十二日,十五日二场三场.万历年间,戊戍科举,御史乔璧星以举子「重裘而进,便於怀挟」为由,请改试期在三月,因三月天渐暖,「用单挟衣则弊可清」.张幼于也上《会试移期议》,谓国初定鼎金陵,在南北之中,所以定在二月会试,如今复都北京,远三千里,宜将试期移在三月.但终明之世,会试日期未尝改动.清代顺治年间,也定春二月举行会试.乾隆九年(1744)十月,乾隆帝於翰林院赐宴群臣,归时特到贡院查看,颇关心举子的考试环境,乃赋诗四首题於壁上.次年,二月考试前,乾隆颁诏曰:「昨岁朕亲临贡院,遍观堂所,周览号舍.矮屋风檐,备极辛苦,深可轸念.比赋四诗令刊堂璧,可以知朕心矣.今岁会试巳展期至三月,以待春温,嗣後即以为例.」

    从此会试试期便定在阴历三月.远方士子既不必在初春匆匆赶路,天暖无呵冻之苦,衣单无怀挟之弊,可谓一举几得.乾隆亲临考场,赋诗刊壁,说明历代统治者对网罗人才是何等的关注.

    关於会试的主考官,唐初,会试由户部集阅,由吏部考功员外郎考试,与礼部毫无关系.玄宗开元廿四年(736),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之声望轻,不足以镇服士子,遂将贡举移於礼部,以侍郎主考.礼部侍郎主持会试,殆由此始.礼部侍郎在初时为主考,後来,间或有持场务,而令其他大臣为主试,如德宗时,便以礼部尚书肖昕主会试,并非礼部侍郎.甚而有以国子祭酒包佶主会试,而不必为礼部之官.後宪宗以中书舍人李逢吉主会试,穆宗以中书舍人李宗闵主会试,武宗以太常卿王起主会试,宣宗时以中书舍人杜审权主会试等等,都不是礼部侍郎.此外,唐代主会试的大臣也不必进士出身,如《旧唐书
    李麟传》载:「麟以荫入仕,不由科第出身,後为兵部侍郎主会试.自宋以後,场务多由礼部掌办,主试未必尽为侍郎,多有临时派遣者.」《文献通考》称宋太宗曾阅试举人,累日方毕.宰相屡请依唐习惯,将试务交礼部管理,至雍熙四年(987)乃诏岁命春官(礼部)知举.由此可知宋天子曾为主考.淳化三年(992),苏易简奉命主试,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宋代以此为制,这是试官为了防嫌形成的制度.

    会试定由礼部侍郎主试,是为试官常任制,届期另简大臣主试,是为临时派遣制,两制各有优缺点.如果考官常任,有权势者每来打通关节,为考生开後门,所以《文献通考》认为,试官常任制不如临时派遣制好.

    会试的内容,隋只试策,唐初因之.後则屡有更革损益,然大体以试诗赋,经学及时务策为主.宋初会试,考诗,赋,论各一首,後加试策与经学.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只试经学,策,论,罢考诗赋.此後新党,旧党更迭执政,考试内容随著党争而变更.大体言之,旧党得势则兼重诗赋;新党得势则专重经学.但唐,宋两代(除新党执政时),会试所试内容虽有诗,赋,策,论与经学多种,然皆特重诗赋.按诗赋写作,易流於浮词滥调,不若策论之能见实学.然唐宋会试特重诗赋,乃由於诗赋有声律限制,考生应考较难而考官阅卷较易.明代会试试四书五经文章及论,表,判,策.清初会试所试,一沿明旧.明清会试所试即多为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文之作,形成一定格式,称「制义」,又称八股.股者,一小节也.全文按固有程式以八节为率,故称八股,长文亦有十股十二股者,然以八股为通式.作八股文,要求有破题,起讲,领题,承题等种种关节,其起承转合皆有一定格式,不准乱套.由此可见,科举考试,虽则在其兴起之初确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发展到後来,在唐宋重诗赋,诗赋有声律限制;在明清重八股,八股有定式束缚.查其目的,无非为了刁难考生,使其不易成功;方便考官,使其去取不难.特别是八股文考试之结果,士人多於文章起承转合中下功夫,自无暇求得实学;而考题又多出在几本四书五经古籍中,考的次数多了,命题避免重复,便自然趋向於从偏从难,钻牛角尖.如此一来,考生则只知埋头钻读四书五经,研讨八股文作文程式,思想受到极大的禁锢及束缚,自不可能求得真才实学.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给光绪的上书中说,当时应考的举人,一生埋在八股文里;连唐宗宋祖为何人都不知道,这样的考试制度不仅不能选拔人才,只会起到桎梏人才的作用.

上两条同类新闻
  • 《科举制全解》补充资料:历代科举制
  • 重新认识宋代历史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邬家QQ群
    寻根问祖
    姓氏渊源 迁徙分布
    研究考证 浙直一派
    邬氏族谱
    谱引序文 世系世略
    字辈排行 家谱交流
    人文名胜
    邬氏人物 邬氏文化
    邬氏部落 邬氏企业
    学习园地
    姓氏知识 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小 知 识
    新闻中心
    站务公告 邬氏新闻
    宗亲留言 站长札记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手机:13780075571  邮箱:ztpcwdm@163.com MSN:ztpcwdm@hotmail.com
    顾问:QQ:544192509(柳州) 443131922(上海) 396375263(舟山) 385507(深圳) 645570415(番禺)
    539202392(龙川) 584975639(奉化) 76689839(台州) 474278918(无锡) 西濠(苏州)
    版权所有 2006-2008 邬氏家谱网(WSJPW.COM) 最佳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SJ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5555591 浙ICP备06045604号
    点击这里给站长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