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花楼记
致仕迪功郎邬公既卒之明年。其侄必振。与其嫡孙兴宗。以黄岩丞刘君之状来请铭以葬曰。必振不天。仲父以废疾不起。往岁先生表先父之墓。又表季父之墓。今仲父之墓之铭。舍先生其谁宜原赐终惠。请再以请。予闻而悲之曰。此吾故人也。铭焉敢辞。谨按邬氏。一在周之河南缑氏。一在晋之太原。在缑氏湮没不传。独春秋时有太原之邬。晋人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即太原县也。至唐始有贲者。员外郎曰士权。曰载者登进士科。考其望又在河南颖川。姓源所载。复以为豫章之姓。天寶中删定族谱。凡三百八十九姓。而邬氏为盐官三姓之一。太原晋地也。豫章盐官吴地也。由周至唐。自晋而吴。莫知迁徙之由。然公曾言先世自苏州来至鄞。以地名之。殆盐官之邬。与盐官三姓。邬居其一。为着姓非一世矣。其迁鄞居于奉化。曾祖政。祖矩。父珍。俱潜晦不仕。故其世系莫得而谱。今姓着于四明者惟公兄弟也。公讳友直。字正臣。为人严毅厚重。少有志节。不类诸儿。父尤抚爱之曰。起吾族者此子也。未冠二亲继卒。哀毁骨立。与长兄协力营生。以养诸季而教育之。俱有成立。乃折爨以居。后公治产日增。复捐有余以佐之。其孝友盖如此。靖康中虏人扰边。乡里乘机摽掠。公部里社守护一隅。郡将才之上其事于朝。特补武进校尉。虽拜敕命而卒不出仕。每叹昔人居家则致千金。于是俯仰拾取。以求田问舍为事。居数载百倍其功。人谓公才术过人。昔其不效于官也。性恶浮侈。及家益肥。专以简素为尚。宏辟馆舍。为子孙求师而已。予昔与游。见其与人言未尝诈谲诡随。是是非非。必及其当。而里人有纷争之论。必取公一言以为决。良由信义服人有素也。刘君言公平日畏谨。动以三尺自绳。不饰伪以沽名。不矜异以骇俗。人问其治家之要。曰。吾日用无他长。惟顺理耳。春秋二赋。先期必输。县官有需。惟命是从。贸易田畴。随给其值。不使贫弱产去税存。由是门庭肃然。终日闲坐。客至则抵掌剧谈。相与笑乐。优游卒岁矣。审如刘言。真古君子哉。始予既第未录。公与长兄圣。季弟正言。假予以馆。及去。逾年潜圣卒。又四五年正言卒。今公又卒。自始及今。未二十年。三哭其弟兄。可胜叹欤。公尝谓予曰。吾居室苟合矣。无所求于时也。第早失怙恃又不卒业。今幸有子可教。倘学问有成。不失为君子。以光大门户。吾愿足矣。乃大书于壁曰:
无心庭院栽花柳 有意诗书教子孙
居久之。诸子骎骎为名进士。长子必明。预荐浙遭。遇太上皇帝庆典。遂封公为迪功郎。其愿足矣。偶得不仁之疾。医久不效。乃曰。吾岂久生者哉。乘疾少愈。则课孙读书。见其业进。则终日怡怡。未几仲子必达卒。必明又卒。公遂继以死。噫。由古及今。有志之士。及始复见之于身也。时或不遇。声实漂沉。尚有望于后或者后人不克承嗣。固无可言。幸已有人。而天啬其寿。人力岂能迥哉。公娶陈氏。亦以庆典封孺人。子三。女一。适进士刘敦。初公被疾久。乃即忠义乡钱岭岙预作寿域。筑庵曰清隐。淳熙壬寅秋。命工作笋舆甚异曰。吾将以九月十三日移居焉。果于是日召诸孙。戒以崇孝敬。近忠良。言不苟。行有常之语。言毕而逝。寿七十有一。以癸卯十一月壬申窆焉。孙十人。曰兴宗、嗣宗、起宗、光宗、朝宗、元宗、尉宗、道宗、儒宗、超宗。女孙九人在室。猗欤盛哉。公志不伸。而庭皆兰玉。诜诜若是。必有能成其光大之志者。予實为公望之。铭曰
邬氏得姓 本由太原 自晋而吴 谱牒不存 至鄞益着 始公弟昆
公表于外 气概惇惇 孰窥公藴 既厚而浑 天性孝友 大伦是敦
闾里有争 决公一言 公不求什 贲乐丘园 产殖膏腴 贫弱不冤
自执其卷 欣踵公门 岁有赋输 官吏不烦 我闻有命 先期骏奔
问何能尔 由何是尊 曰信曰义 以为橹干 有诗有书 以教子孙
子与计偕 公沾庆恩 冀伸厥志 其毂朱丹 昂霄之木 曷拨其限
致远之车 曷折其辕 天胡不淑 事覆而番 三子不禄 公心何安
考功隐德 后嗣必蕃 钱岭之岙 土厚而温 纳铭幽墟 姑宅公坟
指日以冀 驷马高轩 有如不信 视此兰孙
宋淳熙癸卯岁腊月
作者郎婺州吕祖谦撰
注;邬花楼旧有祖堂[亦蒙堂]犹在。当前原始邬氏已绝。现有邬氏系由西坞迁返。与其它异姓同处。
邬花楼
奉化邬氏肈基于金溪乡黄龙山下。宋宣和二年。金兵入宼。庆补公四世孙。名恩。行寜三。字恭徳。为避兵燹。由豫章而吴地而四明。奉化金溪其再徒地。子孙遂定居焉。卒葬黄龙山下。子三。友直居其次。
友直。字正臣。宋干道间封迪功郎。曾创花楼百二十间于黄龙山下。枕山抱流。聿称伟观。后人因以名其地。元末回禄。花楼尽付一炬。裔孙遂散居他乡。陆续迁往宁海柴溪、禾桥、石桥、杨四岙等地。
黄龙山在小龟山之南。脉由笔架山而来。为奉化邬氏发祥地。村南为马迹溪。源出青龙山之放浪屿。流经后隍孔。注入黄家岭水库。村前有映池。后有古井。村人赖以洗涤。东有洗马池。相传为远祖邬友直所凿。溉田数十亩。池东百步。古有谢家塔村落。今已成荒丘。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偏东有古墓出土。附近山坪多古代窑基。陶器、瓷器、古砖、铜镜等古物不时发现。其历史悠久可知。
先世来历详见吕东莱先生为邬友直所撰墓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