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邬氏源流
1.1 邬氏源流颂
邬氏受姓﹐源远流长﹐广东族人有先贤颂邬氏源流诗词传世。
其一﹕颂邬氏受姓诗
邬氏初分受永言﹐陆终黄帝是根源﹐
绵绳几派鄢郢箸﹐谱牒初传石壁原。
济济人才粤国盛﹐翩翩物采蜀都掀﹐
千流万脉昆仑发﹐星列九州岛各一垣。
诗人 诗人邬于天﹐号国卿﹐广东立基祖成化公十九世嗣孙。随祖父献吉公(名存璘)于清康熙庚子年(公元1720)由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程乡县(今梅县)移居四川重庆府隆昌县﹐于当地立基开族。乾隆四十八年壬寅(公元1783) 国卿公于四川撰写谱序“续补世系源流记” 而作二律之一。内容概述邬氏受姓于黄帝五世孙陆终之子永言(史载为求言)﹐其后蕃衍于春秋时代晋楚之地(今山西、河南、湖北)﹐以至辗转迁播于江浙、福建、广东、四川开族之沿革。
其二﹕广州九曜石题词
长乐灵溪之源﹐楚相颍川之裔﹐鸟飞于左﹐春藻其芳。有宋干道﹐岁在丙戌。药洲之滨﹐艿筇放逸。曜石星罗﹐镵之以笔。
词人邬大昕﹐字东启﹐番禺南村本族始祖﹐其父嵂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8)自江西度庾岭而居广东南雄。公游学河源﹐徽宗政和二年壬辰(1112)科进士,任广州佥判﹐留寓广州﹐遂为邬氏南迁之始。公运筹开凿鹿步滘(今广州黄埔区鹿步镇滘涌),以利舟楫往来,乡贤行谊载于广东通志及邑志。公晚年常携节放逸于药洲之滨(今广州教育路药洲遗址)﹐宋孝宗干道二年丙戌(1166)公有感而题字于九曜石(教育路药洲遗址内)﹐盖垂八十矣。其词开宗阐明自己乃梅州长乐籍(今五华县华城)﹐祖裔居于楚(西周楚地郧阳﹐今湖北襄阳县)及颍川(今河南沿颍河之临颍、许昌、禹县)。详见4-邬氏名人。
此 邬氏族谱俱言始祖初居河南开封府颍川郡﹐后迁于楚地湖广郧阳府(湖北襄阳县),节着鄢郢 (今宜城﹐江陵)。成化公后裔之族谱更有称为颍川邬氏族谱者。(按家谱及地方志﹐大昕公为河源人﹐并无提及长乐灵溪﹐长乐县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长乐镇改置﹐属梅州。至于“楚相”之义﹐族谱亦无提及﹐尚有待考证)。
1.2 邬氏源流考
据史籍鉴本所载﹐邬姓受氏源流有以下两种说法可循。
1.2.1 上古受姓发源河南邬国
春秋时代(公元前722-481)鲁国太史左丘明着《国语》卷十六“郑语”记述郑桓公于周幽王八年(前774)与周朝太史官之对话。文曰﹕“妘姓﹕邬、郐、路、偪阳”。据三国吴人韦昭解注﹐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今河南新郑县)﹐其后别封邬(今河南鄢陵县)、路、偪阳。据古籍《大戴礼记》卷七“帝系”篇记述之上古世系﹐则可追溯至中华民族之始祖黄帝。其世系表及注释如下﹕
|
|
|
|
长帝挚 |
|
|
|
长青阳(玄嚣) |
蟜极 |
帝喾(高辛氏) |
次帝尧(放勋﹐陶唐氏) |
|
|
|
|
长穷蝉 |
敬康 |
句芒 |
蟜牛 * |
黄帝(轩辕氏) |
|
|
|
|
|
|
元妃嫘祖 |
次昌意 |
帝颛顼(高阳氏) |
次鲧 |
禹(文命﹐夏后氏) |
长樊(己姓﹐昆吾氏) |
|
|
|
|
|
|
次惠连(斟姓﹐参胡氏) |
|
|
|
季老童(卷章) |
长重黎(祝融氏) |
|
三籛(彭姓﹐彭祖氏) |
|
|
|
|
次吴回(祝融氏) |
陆终 |
四求言(妘姓﹐郐人氏) |
|
|
|
|
|
|
五安(曹姓) |
|
|
|
|
|
|
六季连(芈姓) |
* |
瞽叟 |
长帝舜(重华﹐有虞氏) |
|
|
|
|
|
次象 |
|
|
|
|
|
|
|
|
|
|
|
|
陆终娶女隤氏,生六子﹐名曰:樊、惠连、籛、求言、安、季连。而昆吾、参胡、彭(城)、郐则为其封国﹐俱以封国为氏。彭祖、郐人乃别称。六子各有别封﹐俱以封地为姓,因而有分姓。长子昆吾别封苏、顾、温、董﹔三子彭祖别封豕韦、诸、稽﹔四子求言别封邬、路、偪阳﹐乃邬姓之由始也;五子安分封曹、邹姓;六子季连分封芈、熊姓。六个儿子之封国﹐传至西周﹐地名依次为魏、韩、彭、郑、邾、楚。求言分封之邬国(今鄢陵县)、郐国(今新郑县)所在之地名为郑﹐后并入郑国。求言约存于尧舜时代(前2246-2146)﹐今人对上古历史之信实尚在考证﹐经近年之考古发现﹐已能具体推断上古世系年代﹐相信不久会对古史存疑有所解释。(附图一﹕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邬国位置)
邬、郐等十国于公元前769(西周后期)为郑武公吞并入郑国(今开封至偃师县一带)。由求言分封起计﹐历一千四百年。
又五十七年后(前712)之春秋时代﹐郑国邬地被周桓王并入周。鲁国太史左丘明着《左传》纪述如下﹕
其一 卷“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
其二 卷“庄公二十年(前674)”﹕“秋﹐王及郑伯入于邬。”
其三 卷“昭公廿四年(前518)”﹕“戍午﹐王子朝入于邬。”
但此郑国之邬地,根据考证乃河南缑氏县(今偃师县西南)﹐有地名邬聚。此地与上文所提并入郑国之邬国(鄢陵县)相距约九十公里﹐此两地之关系及与后世邬姓之关系﹐史籍记载不详。但此源流对后世之邬姓非常重要﹐因据广东邬氏族谱记载﹐开宗明义俱言祖裔居于河南颍川(今沿颍河之临颍、许昌、禹县一带)。邬国与邬聚属颍川地域范围之内﹐后裔有可能繁荣滋长于斯﹐但若要证邬氏真源于求言及邬国(鄢陵县)﹐则尚有待更多考据确实。(附图二﹕战国区域图--颍川及楚地位置)
1.2.2 春秋受封发祥山西邬县
1.2.2.1《左传》亦提及另一源流, 卷 “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 曰:“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及“晋祁胜与邬臧通室”。据考证﹐司马弥牟乃晋国(今山西太原市)重臣﹐助平周王室之乱有功﹐拥立周敬王(前519-476)﹐晋顷公十二年(亦即公元前514)诛灭公族﹐划其地为十县分封公卿﹐封司马弥牟于邬县。后人以封地为姓﹐乃有邬姓。此晋国邬县﹐至北齐(公元550)并入今之介休县﹐位于东北十七公里之城关镇邬城店﹐历二千五百年传承至今﹐当地族裔亦蕃衍至今(详情有待实地考证)。邬臧亦当时晋国公卿﹐但有后人以其与祁胜易室﹐非君子所为﹐是谱不载﹐故曰祖有功而宗有德。按鉴史而论﹐此证邬臧先有姓﹐若言以邑为氏﹐邬姓非始于司马弥牟也。
1.2.2.2其后宋史官章定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十七曰:邬郡太守司马弥牟之后,因以为氏。
及宋史官郑樵着《通志-氏族略》卷二十七曰:晋大夫邬臧之后也﹐食邑于邬,因以为氏。
根据上述记载,邬姓发祥于春秋时代晋国之邬县。但始祖则有两位,后世邬姓人士究竟出于司马弥牟,或又传自邬臧,尚有待各地族谊据谱而详考之。然而不论谁属邬姓真正始祖,族人仍有赖以姓氏为傲,因两位邬姓始祖,可食采邑于封地﹐皆当年晋国之卿大夫而志于春秋者。以上所述乃具有确实证据可循之邬姓姓源。(附图三﹕春秋区域图--邬县及邬聚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