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洛阳的姓氏最多
姓氏是社会成员带有家族烙印和血缘关系的识别符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宗法制度下的姓氏,其作用是分贵贱、别婚姻、识血缘。姓氏来源于氏族部落,洛阳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而源自洛阳的姓氏也是最多的,根在河洛。
经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河洛一带,豫西地区,分布着密集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它们几乎与现在村庄的密度差不多。这表明洛阳在远古时代就是人口济济、氏族聚落众多的地方,据文献记载有伏羲氏、有蟜氏等。《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帝王世纪》云:“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生炎帝”。有蟜氏是以桥虫为图腾信仰的一个氏族,《山海经·中次六经》说:“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面如人面,而二首。”有蟜氏就生活在平逢山一带。此山位于伊洛二水以北,谷城山以西,也就是今洛阳谷水两岸及以西的新安、渑池、灵宝乃至华山一带。黄帝族是一个大的部落,活动区域很广,洛水豫西一带是其主要活动范围,《竹书纪年》载:黄帝“坐于玄扈,洛水之上”。又载“帝祭于洛水”。中华之人自称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活动的范围也就在豫西洛水一带,炎黄后人经过漫长的岁月,到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各个小国,周朝有褚国、陆浑国、邬国、辛国、刘国、吕国、滑国等。到春秋时代,这些小国尚可偏安一隅,战国时期相继被强邻所灭,但生存下来的国民均以所属之国为姓,这是中国较早的姓氏,而今洛阳褚、辛、陆、滑、刘、吕、邬大多为国姓。北魏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穿汉服、习汉语、学汉字、行汉风与汉人通婚等一系列汉化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大多改称汉姓,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皇室改姓,而他们的起源始自洛阳,此后蒙古灭宋,清朝灭明,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姓氏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