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寻根问祖 | 邬氏族谱 | 人文名胜 | 学习园地 | 邬氏新闻 | 站务公告 | 站长札记 | 邬氏论坛 | 
 · 寻根问祖 · 谱牒研究 · 人文名胜 · 宗亲会 · 坛务园地 · 灌水乐区 · 会员注册
安徽的没落与出路
发布时间: 2006/9/22 1:49:19 被阅览数: 931 次 来源: 邬氏家谱网www.wsjpw.com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QQ群:5555591
安徽的没落与出路
 
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 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 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 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从176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
  江南省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一直可排在全国前五位。而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和武汉.南京并称为“长江三巅城市”,而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它既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重要性,以及安徽省会安庆在全国的影响力!后来,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政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即设在了肥东,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央决定省政府驻地合肥。
  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于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东部省份变成了一个内陆省份,也使安徽发展的眼光局限于合肥周边!合肥发展了这么多年,所辖三县依旧落后,长丰还是国家贫困县!合肥的周边城市,如六安、巢湖、滁州、淮南也没有在合肥的带动下富起来。
  合肥在解放之前只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连两层以上的楼房都很少见,各方面条件相当简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合肥的经济总量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而到1989年才超过老省会安庆。2005年“十五”计划末,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850亿,再来看看周边的其它省会城市:2005年,杭州的经济总量为2900亿,南京的经济总量为2400亿,武汉的经济总量是2200亿,郑州和济南的经济总量已近2000亿,而南昌的经济总量也有1100亿了!现在,只要是有点儿经济常识的人都能明白,把一个原本是县城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城要比把一个原本就是城市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城所花的经济成本大得多!
  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为了“断绝”这种想法,1958年,Chairman Mao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明确了他不同意把省会迁到芜湖的态度!(这封信现雕刻于安徽大学校本部正门背面的墙壁上)。之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即确立了以合肥为中心、以淮河为重点、以皖北带动皖南的发展战略。在1950年——1984年之间安庆、芜湖的财政总收入为78.3亿元,同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9.62,净上缴国家省财政58.8亿元。而在这期间合肥,淮南,淮北三市的财政总收入为78.92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90.51亿元,不但一分没有上缴,反而从国家和省里得了11.59亿元,事实证明,这种“抽血”似的发展不但没有使安徽的经济发展起来却让安徽陷入了衰落的泥潭当中。安徽的整体经济状况持续下滑,到了2005年“十五计划”末,安徽省的人均GDP在全国仅排第25位!
  至20世纪80年代后,安徽省省领导依然没有摆脱地域偏见,依然在空想着构造所谓的“合肥经济圈”和“沿淮经济带”。正因为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画地为牢和故步自封,致使皖江流域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关键起步阶段80年代成为决策上的空白,皖江五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赶不上同饮一江水的苏南地区。马鞍山和铜陵有所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是资源性城市,芜湖在近些年靠者毗邻“长三角”地区位优势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安庆和池州则依然不如人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皖江流域却寂寞无闻!民国时期商业经济灿烂一时的皖江流域却在寂寞中徘徊!
  安徽要有大的发展,必须重视皖江的建设!皖江是安徽的“龙脉”,皖江和其他地方的经济比起来,皖江不仅基础好的多,而且开放性高,发展空间广大。而且沿江的任何一个省份都是以沿江经济带为主:江苏的苏南,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宜昌等等——哪个不是围绕着长江做文章,这是规律!综观长江流域,安徽的东面江苏的沿江早已形成一个城市明珠带;安徽的西面湖北省的长江流域也不可小看,武汉、枝城、黄石发展迅猛;江西的九江也是日新月异。长江上惟独安徽段经济却大面积塌陷,即使以发展最好的芜湖而论,长江大桥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得以建设,大大落后于九江长江大桥的建设。上个世纪,皖江流域的经济建设几近空白,长江的黄金水道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皖江不富,安徽何以腾飞?合肥作为政治中心,如果一味为经济龙头而投资,其效益比是非常差的,应在适宜发展经济的皖江沿岸重点投资发展。省会不一定是经济中心,这在全国很多省份已经有先例了!
  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上海浦东。1991年初,小平同志在上海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此时,安徽的领导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黄金水道”——长江的重要性,于是,全省的发展重心开始逐渐由皖北的淮河两岸转向皖南的长江沿岸,并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口号,重点放在马鞍山和芜湖二市,二市不负重望,迅速崛起。到目前为止,马鞍山和芜湖二市确实仅用了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就超过了皖北城市50多年的经济成就。这一事实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起,安徽实行的以淮河为重点、以皖北带动皖南发展战略的失败,以及皖南长江沿岸在经济发展上确实具有皖北淮河两岸没有的区位优势!
  2005年初,郭金龙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一上台便废止了沿袭数十年的重皖北轻皖南的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旧模式,提出“东向发展“战略,把省会合肥和沿江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这五座城市确立为率先崛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引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我写此文之目的,并不是想要贬低合肥或者其它什么地方,其实合肥作为安徽的一部分,同样是当时不懂经济的决策者和那套靠拍脑门儿.个人说了算的机制的牺牲品!
  但愿安徽在“龙哥’的领导之下一路走好!!
上两条同类新闻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邬家QQ群
寻根问祖
姓氏渊源 迁徙分布
研究考证 浙直一派
邬氏族谱
谱引序文 世系世略
字辈排行 家谱交流
人文名胜
邬氏人物 邬氏文化
邬氏部落 邬氏企业
学习园地
姓氏知识 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小 知 识
新闻中心
站务公告 邬氏新闻
宗亲留言 站长札记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手机:13780075571  邮箱:ztpcwdm@163.com MSN:ztpcwdm@hotmail.com
顾问:QQ:544192509(柳州) 443131922(上海) 396375263(舟山) 385507(深圳) 645570415(番禺)
539202392(龙川) 584975639(奉化) 76689839(台州) 474278918(无锡) 西濠(苏州)
版权所有 2006-2008 邬氏家谱网(WSJPW.COM) 最佳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SJ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5555591 浙ICP备06045604号
点击这里给站长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