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西坞政区沿革
金溪乡旧称西坞区。为奉化旧八乡之一。地处奉化东部。为半平原地带。远溯北宋景德三年。始有金溪乡之名。因金溪发源于金峨山故名。其辖地东至白杜、马岭。南至水滩地、半亭。西至尚桥、汇川。北至下董、前埋界桥。东西相距二十华里。南北相距十五华里有奇。
乡之下古又分为二里。即白杜里与永丰里。据县志所载。秦始皇二十五年。早有白杜里。考之校书郎孟标所撰熊允韬墓之铭。唐末已有永丰里之名。其历史悠久可知。
金溪江以北白杜以南及桑社、中夹岙为白杜里。金溪江以南进化江以东及陈孔目、团桥、虞家塔为永丰里。高楼张曾一度划入进化乡。北伐后又回归金溪。朱家塘、张江岸原属进化乡。北伐后归西坞镇管辖。停山、骆角江、杨家碶、茗山前、谢任岙向属进化乡。童桥、赵家、宅弄、松杨畈以及五小村原属松林乡。一九四九年后划归西坞区。
清代末年。为广开言路。自省至县设咨议局。各乡则成立自治公所。金溪乡自治公所设在西坞遗经堂(原老花厅)。公所有若干名委员组成。皆为当地耆宿。主委一人由委员中推选。副主委一人(又称乡佐)由主委指定。教育指导员一人。职员二人。分管文书、户籍等项。各村设乡董一至二、三人不等。视村之大小而定。除职员外余皆无给。惟乡佐及教育指导员略有津贴。每逢朔望由主委召集全体委员及乡董开会。至议题皆为地方事业。如浚河、修路、恤护、保婴、社仓、平粜、义学、救灾以及调解各类纠纷。处理诉讼事项等。至公元一九二四年始废。
北伐后。当时政府实施村闾邻制。以村为单位或由数小村合而为一村。设村长副村长各一。十户为邻。十邻为闾。随居地户口多寡而编组。故邻有超过十户者或未满十户者。闾亦如是。邻置邻长。闾置闾长。由村长报县委任。至一九三二年。改为乡镇制。越二年施行保甲制。辖地扩大。金溪划为五乡一镇。自余家坝、税务场而南至水滩地为金溪一乡。白杜、南岙、山厂、唐家河、柴家堰、陈江沿、薛家江为金溪二乡。孔峙、前埋界桥、东陈、金家堰、下蔡桥、上下徐为金溪三乡。清隐寺江、泰桥、荷花型、三百亩畈、中夹岙、桑社河头、杨四岙、王府、石桥、下坞为金溪四乡。庙后周、避刀山、山下地、邬花楼、李师桥为金溪五乡。西坞镇包括前张、朱家塘、张江岸、塘家塔、陈孔目、团桥、虞家塔、杨家漕、应江岸、下陈、顾家畈诸村。王家汇、江家河、高楼张、尚桥头当时归进化五乡。停山、虎啸刘则归入进化二乡。各乡镇设乡镇公所。办理行政。正副乡长由群众选举。报县任命。其组织大致与村闾邻制相似。
至一九三八年秋。本县各区又设立乡镇联合办事处。犹今之区政府。驻地在西坞东岳宫。次年本区五乡又改为东南西北四乡。王家汇、江家河、高楼张、尚桥头四村又回归金溪。与避刀山、山下地合称金西乡。原金一金二合并称金东乡。清隐寺江、泰桥、荷花型、三百亩畈并原金溪三乡称金北乡。中夹岙、桑社河头、杨四岙、王府、石桥、下坞、李师桥、邬花楼、甲科头、庙后周称金南乡。西坞镇仍旧。
一九四零年.本区乡镇联合办事处并入莼湖区署。驻地在莼湖西谢祠堂。所有金溪乡镇悉归莼湖区管辖。
一九四一年.本县沦陷于日寇。县府内迁柏坑。改以乡镇公所驻地为乡镇名。一九四三年春。又从莼湖区划归称金溪区署。驻地仍在西坞。各乡镇又成立乡民代表会。归属县临时参议会。
一九四五年初秋。抗日战争胜利。又改四乡为金水、笔峰二乡。原金东、金北二乡合并为金水乡。金西、金南合并为笔峰乡。驻地金水乡在上前。笔峰乡在庙后周。西坞镇仍旧。次年夏。原属进化乡之东北部包括大桥镇亦划入金溪。未几全县区署裁撤。乡镇直属县府。越二年。时事丕变。国体改革。各乡镇亦随之变迁而更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