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 浙江天台北有赤城山,四川青城山亦称亦城山。浙江台州因赤城山而有赤城之称。又今河北有亦城县。
睦州 隋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西南),唐治建德(今县)。宋宣和时,于镇压方腊起义后,改为严州。
严州 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县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
剡县 ①即今浙江嵊县。北宋宣和时改今名。 ②郯本古国,在今山东郯城北,战国初亡于越。秦在其地置郯县,唐并入下邳,一度另置郯城县。元末重置郯城县,即今县。
仁和 五代吴越分钱塘、盐官(今海宁)置钱江县,宋改仁和,两县均在杭州。民国合钱塘、仁和为杭县。
山阴 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中州 指今河南。
中吴 旧时苏州的别称,亦作润州(今镇江)的别称。
平江府 宋徽宗征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
由拳 古县,秦置,在今浙江嘉兴南。吴改嘉兴。
瓜步 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镇,称瓜步镇。
句章 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台州 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明清有台州府,民国废。
邢 周姬姓国,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西安 ①唐咸通至清末,今浙江衢县名西安县。 ②今陕西西安,自1369年明置西安府,始有此名。1928年始设市。
西吴 浙江湖州的别称。
扬子 古津渡名,在今江苏邗江南。本在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唐开元以后,因沙洲淤积,离江日远,乃自此开运河南至瓜州渡 口,以通航运。隋唐尚有扬子县,宋移今仪征,为真州治所。明改扬子县为仪征县。 扬州 ①《禹贡》九州之一。 ②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此时的扬州包括今江苏的江南(今扬州即古广陵,在徐州,不在扬州)、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 闽、赣三省。三国魏、吴各有扬州,魏扬州治寿春,吴扬州治建业。东晋南朝的扬州缩小了。《宋书·州郡志》说扬州领十 郡,只包括苏南、淮南、皖南和浙江。事实上这些地区中还有许多侨置州郡,如南徐州等。隋以吴州为扬州,治江都。今扬州 才和扬州这名字有关。
曲阿 楚邑名云阳,在今江苏丹阳。秦置曲阿县。三国吴改云阳,晋仍称曲阿。唐天宝初改丹阳。
光州 南朝梁置光州,治光城(今河南光山,隋时所改)。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潢川县。
会稽 秦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 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庆元 1194年,宋宁宗改明州为庆元府,元为路,明复为明州府。
并州 ①《周礼·职方》九州之一(《禹贡》无并州)。 ②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古、河北各一部。东汉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唐并州仅辖今山西中部,升太原府。宋并州移治阳曲,即今太原。以后又升太原府。
江宁 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阳羡 今江苏宜兴旧名。
阳翟 即今河南禹县。明并入钧州。
衢州 今浙江衢州,唐置,治信安,即今衢县。元为路。明清为衢州府。民国废府。
槜李 即醉李,春秋时地名,在今浙江嘉兴西南。
歙州 今新安江流域的歙、黟一带,孙吴始分丹阳郡置新都郡。晋改新安郡。隋为歙州,先治休宁(今安徽休宁东万安),后移歙县。大业复为新安郡。唐仍为歙州新安郡。宋宣和间改徽州。
镇江 宋政和间升润州为镇江府。
豫章 汉豫章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新阳 清雍正时分江苏昆山县置,与昆山同城。民国仍合。
琴川 江苏常熟的别称。以旧有七港注运河(一作五浦注海),状似琴弦而名。
彭城 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
蒋州 隋文帝在今南京置蒋州,炀帝改丹阳郡。
颍川 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颍州 北魏始置。唐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宋政和中为顺昌府。金为颍州。清雍正时为颍州府。民国废府。 颍昌 宋元丰中升许州为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
淮安 ①今江苏淮安县,汉置射阳县,晋为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又为山阳。民国为淮安。 ②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治淮安,即今县。后改州。元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国废府。③隋以显州为淮安郡,唐有唐州 淮安郡,均治比阳(今河南泌阳)。
淮南 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
泰州 ①辽泰州辖今洮儿河上游地。金中叶曾废,旋又复置,领地扩至下游地区,金末废。治所均在今吉林白城市东南,惟金治所位置更偏东南。 ②今江苏泰州,汉为海陵县。南唐置泰州,以海陵为治所。清泰州不辖县。民国为泰县。今有泰州市、泰县。
晋阳 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 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
晋陵 西晋末改毗陵县为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同时,又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治丹徒(今镇江东南丹徒镇),东晋时移治京口,又移晋陵县。唐曾以常州为晋陵郡。晋陵县于明初并入武进县。
柳州 唐改南昆州置,治马平(今柳州)。明清有柳州府。
南阳 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 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南都 ①东汉称南阳郡治宛为南都。 ②唐肃宗时曾以江陵府为南都。 ③南唐在北宋初曾以南昌为南都。 ④明人常称南京为南都。 南徐 南朝宋在京口(今镇江)置南徐州,辖地本在江北,后改为江南。
临海 孙吴分会稽所置郡,治临海(今属浙江)。隋唐为台州临海郡。
贵阳 明隆庆间改程番府置贵阳府。民国废府。
泉州 ①西汉至北魏前期,在今天津武清西南,有泉州县。 ②隋灭陈后,改丰州为泉州,包括今福建全省,以后唐分建数州,辖境缩小。景云二年(711年)改原泉州为闽州,辖闽江下游地;而于晋江县(今泉州)另置泉州。宋元泉州辖晋江流域,并及金门、厦门、澎湖群岛等地。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禹州 明万历初改钧州为禹州,即今河南禹县。
娄江 即今浏河。又为江苏太仓的别称。 娄县 秦于今江苏昆山东北置娄县,南朝梁改信义县。清顺治年间,分松江府首县华亭置娄县,民国并入华亭,华亭旋又改名松江县。 洪州 隋灭陈后置,治豫章。南昌称洪州始此。唐改豫章为南昌。南宋孝宗年号隆兴,因升洪州为隆兴府。元为路,改名龙兴。 洪都 南昌的别称,因系东南都会。
洙泗 孔子讲学,在洙、泗二水之间。世因以洙泗为孔子教泽之代称。古洙水在今泗水县地合泗水,会流至曲阜北,分为二水,洙在北,泗在南。后世洙水改道入汶水,与泅水隔绝,故道已湮。今洙水在曲阜孔林东,西南流入沂水,其实是另外一条河。
武林 ①即今江西余干北的武陵山。 ②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总称,又称虎林。因而又以武林为杭州别称。
杭州 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 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唐改钱塘)。五代为吴越国都。南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元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以府洽为杭县。
昌国 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 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河中 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护国军。 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内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 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东 ①指今山西。 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 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 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 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北 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 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 ③192S年,国民党政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外 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西 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武威)。
河南 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 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 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 有河南节度使。
宛县 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绍兴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并府治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越州 隋炀帝时改吴州为越州,治会稽(今绍兴)。参见“绍兴”。
吴州 ①梁、陈曾置吴州,隋改苏州。 ②梁、陈又曾在今江西波阳一带置吴州,隋改饶州。 ③北周在淮南东部置吴州,治江都,隋改扬州。
山阴 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阳 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