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景和 明嘉靖时人,官驸马都尉,嘉靖皇帝的妹夫
常奉旨直西苑,撰玄文,以不谙玄理辞。帝不悦。时有事清馥殿,在直诸臣俱行祝厘礼,邬景和不俟礼成而出。已而赏赉诸臣,邬景和与焉。疏言:“无功受赏,惧增罪戾。乞容辞免,俾洗心涤虑,以效他日马革裹尸、衔环结草之报。”帝大怒,谓诅咒失人臣礼,削职归原籍,时主已薨矣。三十五年入贺圣诞毕,因言:“臣自五世祖寄籍锦衣卫,世居北地。今被罪南徙,不胜犬马恋主之私。扶服入贺,退而私省公主坟墓,丘封翳然,荆棘不剪。臣切自念,狐死尚正首丘,臣托命贵主,独与逝者魂魄相吊于数千里外,不得春秋祭扫,拊心伤悔,五内崩裂。臣之罪重,不敢祈恩,惟陛下幸哀故主,使得寄籍原卫,长与相依,死无所恨。”帝怜而许之。隆庆二年复官。卒赠少保,谥荣简。
明嘉靖三十三年秋七月。诏:勋戚大臣入直西苑。命驸马都尉邬景和、安平伯方承裕、尚书李默、王用宾、左都督陆炳,入直西苑。侍郎程文德、闵如霖、郭朴、吴山,俱撰青词。景和,以不谙元理,辞。帝不悦,罢其入直。巳而赉在直诸臣,景和与焉。景和辞免,且言:臣愿得洗心涤虑,意奶马革裹尸之报。帝怒其怨,讪黜为民。
明永福公主,嘉靖二年,下嫁邬景和。景和,昆山人。尝奉旨直西苑。撰元文,以不谙元理,辞。帝不悦,时,有事清馥殿,在直诸臣,俱行厘,祝礼。景和,不俟礼成而出。巳而赏赉诸臣,景和与焉。疏言:无功受赏,惧增罪戾,乞容辞免,俾洗心涤虑,以効他日马革裹尸,却环结草之报。帝大怒,谓:诅咒失人臣礼,削职归原籍。时主已毙矣,三十五年入贺圣,诞毕。因言:臣自五世祖,寄籍锦衣卫,世居北地,今被罪南徙,不胜犬马恋主之私,扶服入贺,退而私省公主坟墓,邱封翳然、荆棘不剪。臣自念孤死,尚正首叩。臣托命贵主,独与,逝者魂魄相吊于数千里外,不得春秋祭扫,拊心伤悔,五内崩裂;臣之罪重,不敢祈恩,惟陛下,幸哀故主,使得寄籍原卫。长与相依,死无所恨。帝,怜而许之。隆庆二年卒,赠少保,谥荣简。
据说他资貌平平,但却是个怪才,因而被太后相中,官驸马都尉,成了嘉靖皇帝的妹夫。《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因描写的是半山寺,故以八个山字嵌在半腰。
山山
远隔
山光半山
映百心塘
山峰千乐归山
里四三忘已世
山近苏城楼阁拥山
堂庙旧题村苑阆疑
竹禅榻留庄作画实
丝新醉侑歌渔浪沧
此诗与“盘中诗”相似。解读方法是由上往下,然后再由右向左,转折回环而读。可得诗一首: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另一读法(据说最正确的)??
山峰千百映山光, 山近苏城三四里。
禅塔题留旧庙堂, 渔歌侑醉新丝竹。
村庄作画实沧浪, 楼阁拥山疑阆苑。
心乐归山世已忘, 山山远隔半山光。
此诗或写做
八山叠翠诗(游苏州半山寺)
山疑实沧
山世拥阆画浪
山塘归已阁苑作渔
山隔半心乐忘楼村庄歌
山远光百千三城题留侑
山映峰四苏旧榻醉
山里近庙禅新
山堂竹丝
读法与上不同: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远山山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
该书还载有邬景和另一首山形“叠翠诗”,题为《包山叠翠诗.游西山灵光寺》
山山
灵异
山邻有山
择后四神
山前山季游山
遍访都春是尽
山外野山山色映山
山至慕山山眼照山
乐因是归光如镜镜
真寻俗世贪不身随
包山:苏州吴县洞庭西山。明时西山有灵光寺,是个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包山叠翠诗.游西山灵光寺》以十个山字在外,五个山字在内,暗隐“包”字。此诗读法参照《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
山山灵异有山神,四季游山尽是春,
山色映山山照眼,山光如镜镜随身。
不贪世俗寻真乐,因是归山慕至人,
山外野山都访遍,山前山后择山邻。
此诗或做
包山叠翠诗(游西山灵光寺)
山山镜随
山尽映照镜身
山神游是色眼如不
山异有四季春山山光贪
山灵邻后山都山山归世
山择前访野慕是俗
山遍外至因寻
山人乐真
读法不同:
山外野山都访遍,山前山后择山邻。
灵山山异有山神,四季游山尽是春。
山色映山山照眼,山光如镜镜随身。
不贪世俗寻真乐,因是归山慕至人。
这两座宝塔诗读之各成七律一首。沿其吟读走向,大抵为一“亞”字状、有人评之为“巧制也”,“索转成文,清新可诵”([清]龚炜《巢林笔谈》)。
附 邬都尉八山叠翠诗
都尉邬公有八山叠翠诗,高低写作四层,叠成山形。又有包山叠翠诗,中包四山,形亦如之。萦转成文,清新可诵,巧制也。公讳景和,字时济,尚肃皇妹长公主。公主早薨,以不应元文命忤旨,放归昆山,僦数椽以居,萧然闲远。陆伯载赠公歌有云:“三江九岭恣游历,胸中夙有烟霞癖。挥毫洒酒若飞泉,琢句融融疑剖璧。”此可想其风致矣。隆庆改元,诏徵还朝,薨于位。故老相传,公姿貌中常,选尚之日,赐宴内廷,一时公卿子弟咸自矜持,公独饮啖如常。太后谓是能食天禄者,遂得尚主。此与右军坦腹相类,故终为戚畹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