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氏源考
作者:邬臧孙
汉字“邬”字的含义有二:一为“古城名”;二为“姓”。邬姓收在“百家姓”中,分布甚广。据泰国汶萨8226;先拉威先生所著《泰国华人姓氏汇集》一书介绍,邬氏祖先来源有二:
一.邬氏祖先源自远古时期。据说颛顼((公元前2513―2435颛顼
[Zhuan Xu (Chuan Hs)] (公元前2513―2435)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之孙,年十岁,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之后陆宗之第四子求言(据《泰国华人姓氏汇集》音译)受封食邑于“邬”,其后人以为姓。
二.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晋大夫臧(前841-476年)受封食邑于“邬” (古地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北),其后人以“邬”为姓。《左传》:司马弥牟为邬大夫。
此外,春秋亦有“邬”地, 属郑邑,后入周,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求言受封食邑之“邬”是否就是后来司马弥牟为大夫之“邬”地?而一千多年之后出现之郑邑“邬”地,与前述的两处“邬”地又有何联系?由于年代久远,又无确切文献资料记载,尚无法作何定论。据《左传8226; 隐十一年》所载,有“周桓王取邬之田于郑”之说,据考证此“邬”地确为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之“郑邑”所属。“邬之田于郑”,是否为同一来源之“邬”氏后人。凡此总总,是否说明邬姓本就源于一室,并无其其它来源?
现世邬氏后人在浙江奉化、江西、广西柳州等地。在泰国亦有流传。
据江西《邬氏族旧谱引》言称:“窃闻之程子曰,宗子陆废后世谱牒,犹有遗风谱者,所以纪姓氏之后出序昭穆,使不相紊也。按谱始重于晋,再盛于唐,迄五季纷乱,鉅家世族谱牒什存一二,间有补缺,稽余其夫真亦众矣。我邬受姓自周未子家,为孔门高弟从祀。文庙封颖川候,迄两汉南北朝世有簪缨。至廿十五世祖宜春拜廉访,廿九世祖应华从驾南征,殒身护国,若官大宗伯者,我三十八世祖启公也。若官翰林工草书人称其势如寒林楼鸦者则我四十一世祖宏敬公也,厥后子孙踵仕于朝历四十四世祖名-- 者生子三,长曰徙,居鄂之咸宁,次曰咸,居浙之钱塘,季曰衮,居抚之战坪。我宗嘉祷朝衮生子良肱良京良--。良肱发迹贤科宦半城,良京任户付,后徙居焉然。我祖良肱亦生子三曰梅溪曰梅轩曰默林。溪房乃祖产;轩居留丰城;林房居严垛。伯仲殆星分矣,今难虽岁时,来往络绎,第恐世远情疏,水木本源不知所自,未免有视同族如异姓者。老拙兹年耆株守少林,暇日亲得谱编之,旧因聊笔甚,梗概以俟,我族后览考本支世系犹运之拿也是为引”。
姓,是我汉语形声字中的一个典型例字,它会意兼形声。从女, 声从生,本义为“标志家族系统的字”。《说文》“姓,人所生也。” 《春秋8226;隐公八年》“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按,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氏,是一个象形字,为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其本义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玉篇》“氏,姓氏。”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也就是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通志8226;略8226;氏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可见,姓氏之源,起于母系氏族社会女人当权时代,姓起于女系,从女生,氏起于男系,别贵贱。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顾炎武《日知录》里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至于后世用于已婚妇女的姓氏之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如张李氏、杨黄氏等,则为后世男人当权,夫权至上,以至于女人从夫姓的一种体现。这一点在国外的姓氏观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国人的女姓还可以“张杨氏”,只是部分“从夫”而已,到了现代,还废除了这一“规定”,女人重新得以保持平等的父姓,而国外的妇女婚后总是完全从夫姓,除了自已当姑娘时的名字以外,其姓氏一栏总是毫不保留地写上其夫姓。因此,对于国人,完全可以向世人大声地说,我国的“女权运动”才是最彻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