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寻根问祖 | 邬氏族谱 | 人文名胜 | 学习园地 | 邬氏新闻 | 站务公告 | 站长札记 | 邬氏论坛 | 
 · 寻根问祖 · 谱牒研究 · 人文名胜 · 宗亲会 · 坛务园地 · 灌水乐区 · 会员注册
司马弥牟的“邬大夫”,应是他的爵位称号而不是官职名称
发布时间: 2006/9/14 14:46:34 被阅览数: 2466 次 来源: 邬氏家谱网www.wsjpw.com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QQ群:5555591
司马弥牟的“邬大夫”,应是他的爵位称号而不是官职名称
 
  在先秦时期,尤其是西周以后,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族成员(庶人除外),都享有一定的爵位称号。这种爵位称号,一方面源自于与王室或公室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近,其爵位应越高,反之则愈低。即使是同父所出的兄弟,也要分嫡庶;另一方面来自于立功所获的赏赐。《墨子•号令》中有这样一段话:“而胜围,城周里以上,封城将三十里地为关内侯;辅将如令赐上卿;丞及吏比于丞者,赐爵五大夫;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此话意思是说,凡打败敌人,解除包围,城一里以上的;封城将领为关内侯,赏地三十里;副将按规定赐给上卿的爵位,其他官吏、豪杰之士参与谋划坚守者,士人和城上那些相当于五官的人,都赐给公乘爵位。所以这其中的“关内侯”、“上卿”、“五大夫”、“公乘”等,即是宋国国君对守城有功人员所赏赐的爵位称号。
  由于西周、春秋战国历史邈远,而先秦典籍又较多湮灭,因而《周礼》成了研究先秦社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典章制度等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该书中对“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等行政机关及其下属组织的高官分职都有明确的规定。各个行政级别的官属都明确规定,应由享有不同爵位的人来担任。只有最基层的低级办事员工,才由没有爵位的人来担任。以“天官冢宰”这一职能部门为例,计设有六十五个职位,各级大小官员及低级办事员工共3884名,其中享有爵位的为460名,分别为卿一名、中大夫二名,下大夫八名,上士三十四名,中士—百零八名,其余则为下士。按《礼记》中所记载,诸侯国的爵位序列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那么《周礼》中所列的这460名都享有当属自己的爵位称号。再说那“天官冢宰”中的65个职位,按官职的大小,分别由相对应的爵位的人来充任。如“大宰”一职,须由享有“卿”爵位的人来担任,“小宰”为次官,则由低一级的“中大夫”爵位的人来担任。又如“地官司徒”中的“州长”,由“中大夫”担任;“党正”由“下大夫”担任;“族师”,由“上士”担任;“阊胥”由“中士”担任;“比长”由“下士”担任等等。至于“天官冢宰”中的基层低级员,如府、史、胥、徒等3400多名则都由没有爵位的人去充任。一句话,你享有什么样的爵位,才能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所以在先秦时代,宫职与爵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同。一般说来,享有一定爵位称号的,大多担任相应的职务。只有少数的公族成员,因其它各种原因,未能担任相应的官职,但却仍享有一定的爵位称号。
从《周礼》中可以看出,“大夫”即“中大夫”、“下大夫”是一种爵位称号而不是官职名称。
  近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其《先秦诸子系年》第127条中指出:“凡称某某大夫者率以邑名”。其意是说,在“大夫”爵位前冠之以“某某”者,这“某某”二字往往是地名。如“上官大夫”,“上官”即是邑名;“即墨大夫”,“即墨”也是地名,而这个地名往往就是这位大夫的封地。我们重点看看下面一个例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晋国魏献子执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知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马首大夫,孟丙为盂大夫,乐霄为铜鞋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这段话中的祁氏和羊舌氏原都是晋国的宗室,因他们相互攻击而被韩、赵、魏等六卿借机消灭,并将他们的封地分解为十个县,然后又将这十个县分赏给司马车等十人,并称他们十人为邬大夫、祁大夫、平陵大夫、梗阳大夫、涂水大夫、马首大夫、盂大夫、铜靶大夫、平阳大夫和杨氏大夫。而这些称号中的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铜蟹、平阳、杨氏则均是当时晋国境内的地名,“大夫”是司马牟等十人享有的爵位。那么司马弥牟等十人是否就是这十个县的地方官呢?那就不一定。按《周礼》所载,县的行政长官称县正,担任此官职的人应为下大夫爵位。县的行政长官各国称呼不一,如楚国称县尹,宋同称县令等等。为什么《左传》中称司马弥牟等十人为“某某大夫”而不称之为“县正”呢?对此,魏献子对大臣鲢解释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同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故袭天禄之……。”原来,魏献子是按周武王分封其兄弟及姬姓子弟的方式,来分封司马弥牟等十人的,也即是说这十个县是封赏给司马弥牟等十人的,而且子孙是可以继承的,并非任命他们去当某某地力‘的县正。所以《史记•晋世家》中写道:“(晋顷公)寸‘二年,晋之宗家祁候孙、叔向子(羊舌氏)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史记•赵世家》则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换名话说,司马弥牟等十人都与当时晋国当权的六卿沾亲带故。如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四人,他们都是晋国当政的知氏、赵氏、韩氏、魏氏的子弟,只因他们四人出身为庶子(非正室所生),所以得不到封邑。这次算是他们的一个补赏。而司马弥牟又称士景伯、士弥牟,是前任晋国执政韩宣子的亲信,贾辛则是魏献子的亲信。司马乌又名司马督,原是楚国将领,后降晋,在晋军巾任职,且有战功。从《左传》中有关他们的事迹的记载来看,司马弥牟等十人的爵位都应是“大夫”。知徐吾、韩固、赵朝、魏戊四人出身于庶子,不可能袭“卿”的爵位,只能是“大夫”爵位。贾辛、司马乌为军中将领,但非主将,故也只能是“大夫”爵位。司马弥牟在这十人中威信最高,在韩献子执政时很受宠信,但也只是“大夫”爵位。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鲁昭公二十三年,鲁国的六卿之一的叔孙蜡使聘晋国,到晋国后,是司马弥牟接待他,并为他驾车送他到馆驿休息。据《仪礼•聘礼》中记载,象司马弥牟所做的这些事,都是有“大夫”爵位的人来担任的。而享有“卿”爵位的官员,一般是决不会去给外国使臣驾车的。可见,司马弥牟的爵位也只是“大夫”。那么司马弥牟等十人在他们的封地管不管地方事务呢?一般来说,可管也可不管。既然是他们自己的封地,当然可以插手一些地方事务;说不管也可说得过去,因为一者该县有管理县务的县令,二者他们的主要特权就是享有征收其封地的赋税租金。就象当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派他的食客冯骓到他的封地薛城去收租一样。薛地是孟尝君的封地,他又继承了其父“公”的爵位称号,故孟尝君又称“薛公”。同理,司马弥牟、贾辛等十人他们享有“大夫”爵位称号,而邬、祁等十县又是他们的封地,故称司马弥牟他们为“邬大夫”、“祁大夫”等等。
司马弥牟、贾辛等十人的“邬大夫”“祁大夫”一样,也应是他的爵位称号。要强调指出的是,如果“大夫”称号前面的“某某”不是邑名,而是诸如行政组织称谓或职务称呼,那么这种称号就不是爵位称号,而是一种官职名称。如《周礼•地官》中的“乡大夫”、“遂大夫”,《周礼•春官》中的“墓大夫”,以及《史记》中的“御史大夫”,《左传》中的“公族大夫”等名称,就不是爵位称号,而是一种官职名称,因为这些名称中的“大夫”前面所冠的“乡”、“遂”、“墓”以及“御史”、“公族”等,都不是地名,而是行政组织称呼或官职名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某某大夫”是爵位称号或者是官职名称,还是十分容易区分的。
(作者系市四中退休教师)
上两条同类新闻
  • 人类起源
  • 据《左氏春秋》载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邬家QQ群
    寻根问祖
    姓氏渊源 迁徙分布
    研究考证 浙直一派
    邬氏族谱
    谱引序文 世系世略
    字辈排行 家谱交流
    人文名胜
    邬氏人物 邬氏文化
    邬氏部落 邬氏企业
    学习园地
    姓氏知识 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小 知 识
    新闻中心
    站务公告 邬氏新闻
    宗亲留言 站长札记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登 | 网站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长:邬德明  QQ:30625004  手机:13780075571  邮箱:ztpcwdm@163.com MSN:ztpcwdm@hotmail.com
    顾问:QQ:544192509(柳州) 443131922(上海) 396375263(舟山) 385507(深圳) 645570415(番禺)
    539202392(龙川) 584975639(奉化) 76689839(台州) 474278918(无锡) 西濠(苏州)
    版权所有 2006-2008 邬氏家谱网(WSJPW.COM) 最佳效果 1024×786
    Copyright 2006-2008 WSJ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群:5555591 浙ICP备06045604号
    点击这里给站长发消息